陈书,男,1981年7月出生,浙江苍南人,中共党员,浙江翰德圣智能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,嘉兴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、嘉兴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技术协会副会长,曾获第四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奖。
/ 青创对话 /
奚奇辉(嘉兴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,以下简称“奚”):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很多企业来说是“按下了暂停键”,您作为企业的掌门人,能否谈谈疫情给企业是否造成影响? 陈书(以下简称“陈”):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,疫情至今还未真正结束,对我们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疫情期间,我们所有员工都处于居家办公状态,通过传感器来远程管控企业设备的运行。在这期间,我们发现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还存在一定的缺陷,并没有实现完全智能化,还是需要员工到现场操作。比如,2月的时候,卫星石化的设备突然出现了故障,但是工程师在温州回不来,我们只能依靠本地的技术人员赶去维修。经过这件事,我们一直在研究将传感器改造成全智能化的形式,就算遇到疫情也不用担心了。 虽然疫情对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,但是今年的发展力度也比较大,对外发展的步伐没有停止过。我们企业与石化联合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将完全采用我们现有的港区模式和创新的营销方法,在全国的各个化工园区进行复制。疫情也让我们发现了新机遇,对企业的产品和企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反思,2021年我们开发化工装备数字孪生技术整体解决方案。目前,我们对接了中科院在重庆绿色制造研究院的石博士团队,达成了5年合作计划,在翰德圣海量的数据下建立数字孪生的模型,直到我们客户应用达到全部智能化。
奚:2020年末,各地都在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的政策。请问翰德圣在响应政府号召下,做了哪些留“嘉”过年的工作? 陈:接到政府通知后,我们第一时间对企业全体员工返乡情况进行统计。据统计,我们企业返乡的员工并不多,对于必须返乡的员工,我们采取提前放假的政策,将工作模式改成居家办公,发放办公津贴。对于留“嘉”过年的员工我们有这些福利:一是过年期间留在本地的员工补贴1000元/人;二是企业组织年夜饭,让留下来的员工在“嘉”过个热闹年;三是企业发放春节年货和超市卡,工会发放防疫包,给全体员工带来新年的气息。
奚: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,企业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发展,翰德圣是如何通过党建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,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,提升企业凝聚力? 陈:翰德圣创立之初只有3位党员,除了我之外,另外两位分别是车间一线员工和技术人员。我们企业党支部是在管委会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,特别是企业党委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和帮助,指导我们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,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我们开展了以下几点工作:一是企业设立党员领办项目。通过这一机制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同时带动周边非党员同事共同参与,让他们跟上企业发展的节奏,与企业同进步共发展;二是党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发挥党员先进性,在生活和工作中团结央边非党员同事,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;三是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员发展工作,公司严格把控党员入口关,提高发展党员“质量”,避免出现“关系户、人情票”等情况,使新发展党员的素质结构有了明显改善;四是企业每年会组织红色之旅和红色教育活动,带着我们的团队成员和骨干员工进行学习,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,增强党性修养。 当企业遇到困难时,我会选择停下脚步,静下心来思考。平时,我们会定期开展核心干部座谈会,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,发现问题,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,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,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。
奚: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相同,以马云和刘强东为例,您比较推崇哪种企业文化,或者说是您比较欣赏哪一类企业家精神? 陈:在这个时代,阿里和京东都有其成功的关键要素,这种成功是不可复制的,但它们在成功前的经历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。就京东和阿里来讲,我觉得京东虽然前几年没有阿里影响这么大,但是京东属于脚踏实地的类型,厚积薄发、后劲十足。相比这两家,我其实更欣赏中控集团褚健老师。褚老师虽然承受了一生中最困难的遭遇,但是他没有被任何磨难打倒,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,在恶劣条件下依然加强自身学习,如今雄风归来公司上市。正应了施耐庵这句话“谁无暴风劲雨时,守得云开见月明”,他做到了。翰德圣属于有一定的技术支撑,但也是平台整合型和赋能型企业。我们目前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制造业能真正的成功,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。褚老师在宁波打造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这种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我们学习,而褚老师强大又坚定的意志,遇到困难不卑不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。
奚: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您是怎么处理好品质、品牌、服务这三个问题的?作为一个企业家您又是如何理解社会责任的? 陈:我们一直致力于翰德圣的品牌打造,让这个品牌在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。我认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,需要我们专注于翰德圣的品质和服务。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能给客户带来利他效益,能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增加效益,真正消除化工上的安全隐患,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。企业发展壮大就要有担当,翰德圣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主要做了一些扶贫工作,对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进行定期慰问。在疫情期间,不仅通过捐款、捐物助力防疫第一线,还组织志愿者队伍,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。我们对社会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保障化工园区的设备运营安全。安全就是一切,这是翰德圣的使命,也是我们为港区做的力所能及之事。
奚:在企业发展中,人才是最为重要的。贵公司是如何吸引高质量人才的? 陈:翰德圣是以中科院孵化项目落地的,2014年注册,2015年10月才开始正式运作。创业初期,包含谢玉江博士在内只有五个人左右,当时没有场地也没有设备,前期只做一些为企业服务的项目。 经过这几年高速发展,公司产业链已经逐渐完善,拥有员工70多人。我们主要是做基础研发的,所以急需高端人才,为此翰德圣痛下血本。首先是在当地解决谢博士全家的落户问题,以及后续企业员工子女的上学等问题也一一落实。其次是关于材料的研究,我们认为国外的技术和知识面要比国内广一点,所以邀请到了Mohamad博士加入我们团队。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。2017年底,我们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,当时企业内员工都不懂技术,缺乏这方面的人才,所以我们专门去江南大学拜访龚向东博士,说服他加入翰德圣,组建一支以他为首的精英研发团队,专门解决产品的问题。后续我们又引进了物联网架构师,组建工业互联网运行平台。经过不断地研发,翰德圣推出的传感器性价比高于市场同类产品,在港区覆盖率达到了80%,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。
奚:作为一个过来人,如果要给年轻的创业者说一些话,您最想告诉后来者的创业经验和教训是什么? 陈:我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,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。如果一定要创业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,确定好一个自己专业领域的目标,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重新再来的勇气。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,吃苦耐劳,持之以恒,同时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,学会借力,整合资源,遇到困难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,主动解决问题,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性。 |